【文学家之路】
光明日报记者党文廷闫盛禾
他率先开场国内一所大学开设的科幻文学课程是目前我国唯一的科幻文学博士生导师,也是第一位获得世界科幻文学领域重要奖项托马斯·D·克拉里森奖的中国人。近日,其儿童科幻小说《中国轨道》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40年来,他始终在“科幻作家”和“科幻文学研究者”两个身份之间切换。
吴彦?亮丽画面
8月6日,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揭晓,这是中国儿童文学领域的最高荣誉。 18部获奖作品(文章)中,科幻文学作品有2部,其中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学人文中心教授吴彦的《中国轨道数》一书.这是继2020年托马斯·D·克拉里森奖之后,吴彦获得的又一个重要奖项。
吴彦不仅是科幻作家——他的作品是儿童科幻文学,他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科幻文学博士生导师——率先开启科幻fi 国内高校文学课程。 40年来,吴彦一直在“科幻作家”和“科幻文学研究者”两个身份之间切换。
“我从1978年开始创作科幻文学。我和光明日报有关系。”日前,在南方科技大学附近的一家咖啡馆,吴彦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创作。研究科幻文学的历史和“中国轨道”背后的创作故事。
“1970年代和1980年代,国家号召向科技进军,随后涌现出一批科幻作家,在社会上掀起了一场‘科幻热’。当我小时候看过郑文光和童恩政,叶永烈、肖建恒等科幻作家的作品,都爱上了科幻文学。” 1978年,初中二年级的吴彦因为很喜欢叶永烈的作品,才鼓起勇气给他写信,没想到的是,叶永烈很快就认真回复了
“收到回复我很激动,于是写了一篇关于叶永烈工作的帖子发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几个月后,报社文艺部的编辑来学校给了我。来证明,请仔细修改。几天后,这篇文章出现在报纸上,在全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第一次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小吴彦深受鼓舞。后来叶永烈得知此事后,还结识了这个“小粉丝”,带他认识了很多科幻作家。由此,吴彦开始了他的科幻文学之旅。
近年来,吴彦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如何写出优秀的儿童科幻文学作品《像《中国轨道》》一样,在科幻背景下用永恒的故事和神秘的元素俘获孩子们的心,但本质上却在探索孩子如何成长,父母如何处理亲子关系和其他教育问题。这也是我采用的一种新的创作手法。”吴彦说,20多年前,他就开始准备一个关于中国宇航员成功上天的故事,但没能实现。这一次他重新打开了他的笔以生物计算机、红色三体、新卫星观测技术等科幻小说为背景,从儿童的角度讲述了1972年军事大院的儿童如何融入大航天工业。与父母的温暖与矛盾,与哥们的秘密约会与冲突,对偶像的仰慕与模仿,对未来的憧憬与焦虑。
创作过程艰难,尽管长期学术研究和阅读大量的中国和外科幻影作品,《中国轨道》还是花了吴彦三年多的时间。“书中有很多自己的童年记忆,让里面的很多故事看起来都非常真实。甚至有很多人打电话问我这本书是真是假——其实是虚构的。”吴艳说。
目前,受市场影响,很多人都在准备入驻儿童科幻领域,希望能从中“发家致富”。在吴彦看来,儿童科幻文学不是“儿科”,也不是“金钱牛”,需要创作者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
在创作《中国轨道》的过程中,有时候剧情的过渡不好,吴彦很紧张,经常去大沙河岸边走来走去,和老婆反复琢磨,精心设计每一个Link。他也很重视儿童读者的反馈。《中国轨道》出版后,吴彦有点担心书里的故事背景太远了为此,他前往北京景山学校参加青年读者座谈会。伊尔德伦的高度赞扬让他松了口气。喘口气。
除了科幻作家,吴彦的另一个身份是科幻文学研究者。 “198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科幻文学没落,那时我还是喜欢科幻的,一直想证明科幻文学在理论上是优秀的。1991年,我还开设了科幻文学课”随着研究的深入,吴彦发现科幻不仅是文坛的事,也关系到国家软实力的建设。
吴彦说,在美国科幻文学的黄金时代(1940年代和1950年代),很多科幻创作都是由国家资助的。当然,目的不是为了出版一些科幻文学作品。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科学研究,促进国家科学事业的发展。国内最近的一项研究也认为,科幻与定义未来的权利有关,实际上是对未来的文化影响。如果我们想在中国发展,是否也应该通过文化来影响未来,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文章来源:《文学少年》 网址: http://www.wxsnzz.cn/zonghexinwen/2021/0825/1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