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少年包青天》作为胡明凯导演转向内地市场的敲门砖,是花了不少心思的,尤其是这个题材的选择。
当时的内地市场,悬疑推理类的电视剧集并不多,国人对于悬疑影视作品的创作经验也少,少包的出现,算是填补了悬疑影视这一块的空白。
很快的,这部剧就陷入了抄袭疑云,以至于观众对这部剧有所改观。
只是,作为一部20年前的经典老剧,网友即便不屑于它的“抄袭疑云”,但对这部剧的喜爱度却是有增无减的。
每个单元同样都有抄袭嫌疑,为何大家对“狸猫换太子”(即翻龙劫)这个单元的容忍度和喜爱度却很高,甚至始终认为它是全剧最好的一个单元呢?
01、本土化最明显,原创度最高
有网友细心地在网络上对少包的案子做过一个对比,按照比对,“翻龙劫”的案子,同样有柯南和金田一的痕迹。
只不过,“翻龙劫”的痕迹,被编剧巧妙地用本土化的一些剧情给遮掩住了。
前些天,小兮对这部剧的本土化,原创度做过一些分析。
除了案子是相似的,这部剧的日常剧情,主线和副线的发展,故事跟故事之间的链接,角色人设的塑造等各方面的完成度很高。
也就是说,除了悬疑剧情板块,其他方面的原创度不会太低。
而这一点,尤其以“翻龙劫”最为明显。
作为全剧的最后一个单元,“翻龙劫”的故事走向,和前面的各个单元都有很强的联动性,对角色人设的塑造,也起到了很好的填充作用。
例如,因为前面几个案子的调查,包拯在整个大宋大街小巷的名声日显,让他成了人人口中的“天下第一聪明人”,“第一不畏强权的人”。
这才有了秀珠设局,“找上”包拯,揭开25年前狸猫换太子真相的“自杀局”。
又例如,“隐逸村之谜”中,那块被包拯无意中带走的“襁褓黄布”。
黄布包裹着的,不仅仅是先皇的长子,还有25年前的惊天秘密,这个秘密,顺着时间的推移,在最后的单元里,彻底爆发。
“翻龙劫”里讲述的,是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狸猫换太子。
狸猫换太子,本身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民间戏说故事,算是古人在文学创作上脑洞大开的一种故事想象和对大宋宫廷秘史的揣度。
狸猫换太子,最早是出现在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里,后来又被写进明代小说《包公案》卷七的《桑林镇》、清代小说《三侠五义》等文学作品中。
随着历史的演变,这个以宋朝宫廷为背景的故事,被陆续改编为京剧、评剧、豫剧、黄梅戏、吕剧、湘剧、潮剧、歌仔戏、电视剧等。
既是戏说,又经过无数次的改编,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创作度,早已被无限放大。
编剧以这个故事背景,结合国外的一些悬疑推理影视案子,对这个题材进行再创作,无形中,算是弱化了借鉴的部分,强化了本土的部分。
在观众的潜意识里,中国的文化传承中,真就有这么个民间故事,也有这么一个皇帝,能容忍包拯的“肆意妄为”。
小兮在弹幕区,看到过一个搞笑却沉重的评论:灭族已经满足不了你了是吧,要灭国?
这是在包拯指正庞太师,八贤王,刘太后以及宋仁宗四人是“害死”秀珠的时候出现的,虽然有调侃的意思,但也侧面地说明了宋仁宗这个人的“仁”。
同样也佐证了真实历史中,包拯确确实实得到了宋仁宗极为特别的厚待,既是有历史可考,观众对这部分的接受度,也就高了。
02、案子的复杂度程度最高
少包整部剧里,分为7个单元,分别是:名扬天下,血祭坛,隐逸村之谜,殿前扬威,五鼠闹相国,魔法幻影,翻龙劫等。
7个单元里,魔法幻影的案子最简单,存在感也不强;血祭坛和隐逸村之谜最恐怖,算是观众的童年噩梦系列之一;翻龙劫最接近中国的民间戏说文学史,案子也最复杂,观众喜爱度最高。
那么,这个案子,复杂在哪里呢?
在于局中有局,谜中有谜,但查到最后,却发现全都是凶手,又都不是凶手。
纵观少包全剧,几乎所有的凶手,最后都是自杀式身亡的。
扬名天下里,沈良是辽人,他跟被害者(除了小艾),都没多大关系,杀他们,只是为了挑起高丽和大宋之间的仇恨,化解他们结盟的意图。
最后,被包拯识破真相,他是以自杀式的方式了结了这件事的。
血祭坛里,蒙放和常雨杀人,是为了复仇,是当年被灭族的仇恨,这里,多了一个无辜的牺牲者:展俊。
最后,蒙放试图让包拯他们放过常雨,准备一个人赴死的,只是,常雨也没选择活着。
文章来源:《文学少年》 网址: http://www.wxsnzz.cn/zonghexinwen/2021/0807/1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