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6日,为迎接建党100周年,中宣部会同交通部、文旅部等共同开展的“沿着高速看中国”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作为主要参与媒体之一,红星新闻“少年中国行——沿着高速看中国”短视频创作大赛也拉开序幕。大赛面向高校大学生团队,征集以高速公路为主题的短视频作品,以青年视角,生动展现“少年中国”的发展活力。
过去两个月里,在数百名中国高校学子的镜头下,我们经历了一场高速路上的“奇幻漂流”。在这场漂流中,少年们用脚步一步步丈量,用镜头一寸寸捕捉,讲述了一个个关于高速路的故事。这些故事里,既有荒凉的雪山、湖泊、海子,也有城市的高楼、车流、人影;有时空的跨越,改革的奇迹,拼搏的汗水,还有高速路传递而出的深山的呐喊与期许。
在历经两个月的征集、展播、评审后,6月15日,大赛结果终于正式揭晓!它们是:
一等奖:《“溜溜城”康定》
二等奖:《看见诗画与远方》《橘子红了》
三等奖:《渡口》《雅西高速》《脱贫之“路”》
优胜奖:《聊椒之路》《家乡的路》《世界那么大,我在武安》《一路心间》《成就》《大桥》《大路朝天》《一颗安岳柠檬的旅行日记》《我在昭觉支教》《路景》《路影竹意》《家与路的那些事》
大赛评审团由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前制片人、著名主持人翟树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编辑部制片人、高级编辑王阳,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宋晓阳共同组成,每位评委对每一个参赛作品都以百分制进行了类型、叙事、创意,以及展现手段等方面的评分,三位评审分数叠加即为作品最终分数。按照总分排名,决出候选作品。如候选作品中包含同类型题材作品,则经评委合议,按鼓励创新和择优原则评定。
获奖作品何以打动了专业评审团?让我们一同去听听评委们的看法。
一等奖(1名)
《“溜溜城”康定》
该作品由四川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二学生景可欣、杨天乐拍摄完成。4月下旬,两人带上相机,从成都出发,沿雅叶高速一路往西,大概三四个小时,就抵达目的地——康定。
出行前,两人做了详细的拍摄计划,景可欣负责摄影,杨天乐负责出镜解说和访谈沟通。视频结尾处,两人用一块黑板画了张旅行路线图,以访谈录音和黑板画的形式,来表达雅叶高速对当地的改变。
评委翟树杰:
《“溜溜城”康定》获得第一名毫不牵强,道路、城市、旅游、现场要素俱全。让我印象格外深刻的,是对于不愿出镜的采访对象,两位同学用画图、电话录音的方式展现,即使是专业媒体的创意也未必能如此超前,很有水准。
评委宋晓阳:
《“溜溜城”康定》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作品,这个作品最大的特点是真人出镜,画面呈现体现了移动端视频的特点,人格化的表达加上“行”的意味非常凸显,与此次大赛的口号遥相呼应。短片不仅有出演、观察,还有一些采访,信息呈现饱满。
二等奖(2名)
《看见诗画与远方》
该作品由南昌大学医学院的谭啟红和卢晓淋同学共同制作完成。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将全程150余公里的景婺黄高速公路上的众多“网红”景区串珠成线。
整个视频设计成三个章节:明媚婉转的山水画廊、穿越历史的人文通道、民富业兴的康庄大道。两位创作者聚焦的是,高速建成,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旅游风光圈,带动了沿线城市经济的发展,很多“藏在”大山里的特产,如武夷山的大红袍,安徽黄山的贡菊等,也因此走出了大山。
评委宋晓阳:
主题是否鲜明,画面的呈现是否体现移动端的特点,最好区别以往的电视大屏的作品特征,是我最在意的部分。即便是宣传片性质的视频,我也会考虑到节奏、BGM等因素,比如节奏是否明快,小清新感最好。《看见诗画与远方》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没有配音,字幕加上快节奏的音乐,效果非常好。
评委王阳:
从专业角度来看,《看见诗画与远方》是一部可以不用修改,直接能上大屏幕的作品,它能达到央视播出的标准。对于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练的大学生来说,这是很难能可贵的。整个作品最出彩的,在于现场的声效应用,比如鸟鸣,潺潺流水声等,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幅美景,还让美景“活”了起来,体现了很棒的专业性。而这也恰恰是很多作品忽略的地方。希望作者未来可以选择影视的道路走下去。
文章来源:《文学少年》 网址: http://www.wxsnzz.cn/zonghexinwen/2021/0616/1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