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月晞网络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改编成电影《少年的你》,一时成为热门话题,因为电影的出色表现,原著抄袭《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的声浪随之再度掀起。好像网络小说不跟抄袭沾上点边,就失去话题似的。
不过网文界确有模仿的风气,一部神作出笼,立即会有跟风者仿而效之,跟着大神沾沾仙气儿,顺便喝点肉汤。尽管有关抄袭的纷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但大多是你一言我一语,缺少系统的评述。
以我浅薄的见闻,这些片言只语难以成为呈堂证供,对网文界也起不到以正视听的作用。说到《少年的你,如此美丽》这本书,我很期待真知灼见、切中啃綮的书评出现,网文界需要良好的批评风气,而非单单围绕是否抄袭纷纷扰扰。
何为抄袭?最简单的判断是文字比对,进一步的认定是人物命运(或称人物设定)、人物关系和作品的思想脉络。在传统文学领域,只要不是原样照搬文字,借鉴、融合他人作品的表现手法、叙事方式,并不属于抄袭范围,关键看你的作品有没有“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如果没有,即便是原创也没多大价值。
莫言曾明确表示过,他的写作深受马尔克斯的影响,而受博尔赫斯影响的中国作家也不在少数,但影响只是一方面,吸收、消化,融会贯通,立足本土文化,个性色彩鲜明,才不枉作家的名誉,才是真正的硬核。
更多人认为《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是在“融梗”,这个观点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少年的你,如此美丽》和《白夜行》在人物设定上确有近似之处,东野圭吾对玖月晞的影响毋庸置疑,但这是一个艺术问题,不是一个法律问题。好比一个人卖的是苹果,另一个人卖的是苹果汁。假如一个作家的创作基本依赖“融梗”,也就是说苹果汁里面没有营养成分提升,虽然不违法,但在艺术上就失去了价值。
若是将“融梗”作为一种吸收他人所长的技术手段,而自己的作品有足够的原创性,就等于苹果汁通过提炼和添加改变了结构,味美且富含养分,相信读者一定能品尝出滋味来。简而言之,“融梗”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你为什么“融梗”?目的何在?很显然,玖月晞“融梗”的夹生之处,恰恰折射了网络创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说到底,“融梗”只能助消化,而不能成为主食。
回过头来说,《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揭示的是相对复杂的社会问题,而且是典型的日式表达,《少年的你,如此美丽》关注的是校园霸凌和高考升学模式,中国特色十分明显,关键是两者在气质上差别很大,一个内敛,一个外露,虽然某些情节类似,而且都是悲剧,却一个呈暗色,风格深沉,一个呈亮色,格调清新。电影的区分度则更为明显。
就文本而言,认定《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抄袭《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似乎理由不充分。但不管如何,网络作家们真的需要注意了,网文圈很在意“辨识度”,辨识度高的作品,有铁粉誓死捍卫,你可以喜欢,但请保持距离,谨慎驾驶。
再说两句跟电影相关的话。
小说和电影有各自不同的艺术属性,小说贵在原创中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而电影则不回避翻拍,甚至可以通过翻拍成为“原创”。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小说追求文本的唯一性、不可复制性,而电影允许多文本共存,君不见一个孙悟空、一个白娘子养活了多少剧组?
换句话说,在两者的比较当中,小说的价值在于提供意义,而电影的价值在于表达意义。这就是为什么导演曾国祥不大关注《少年的你》原著是否抄袭,或者融梗《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的原因,因为在电影里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导演所关注的只是电影里表达的东西是不是具有“原创”价值。
一部文学作品或是一部电影能否赢得读者和观众,大致分外部观赏性和内部思想性两个方面,两方面缺一不可,但最好做到比例协调。电影《少年的你》显然得其真味,导演在剧情温度的调适上有高超的把握,将残酷与温暖合奏成了打动人心的复调,易烊千玺和周冬雨的表演也非常出色到位,令人难忘,在此不多赘述。
文章来源:《文学少年》 网址: http://www.wxsnzz.cn/zonghexinwen/2021/0518/1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