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破解文化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文艺成果“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问题?在一个大众更愿意读图观影的多媒体时代,如何让纸上的文学作品通过戏剧影视化改编走进更多读者?
这是摆在文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2月24日,由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江苏文学作品戏剧影视转化推介咨询会”在南京召开,数十位著名作家、评论家、学者与影视界大咖出席,用一场顶级“头脑风暴”给出答案。
推荐
江苏文学资源看点多多
“文学是影视和其他艺术的母本,这永远不会过时。”著名作家周梅森已经有多部小说完成了影视化改编,从《人间正道》《人民的名义》到尚未播出的《人民的财产》,都被观众关注和看好。周梅森认为,在中国影视发展的进程中,凡是影视和文学联姻的时候,总能出好作品。
事实的确如此,尤其是对人才济济的“文学苏军”而言。
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的《上海往事》就曾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娄烨改编毕飞宇的《推拿》斩获金马奖。 苏童的《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为经典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赵本夫的《天下无贼》被冯小刚改编成同名电影。叶弥的《天鹅绒》被姜文改编为《太阳照常升起》……
江苏文学作品改编的成功案例,远不止于此。而值得被改编的江苏优秀文学作品,同样远不止于此。
不少读者耳熟能详的大作家和好作品,在这场交流中被频频提及。
比如江苏省作协原党组副书记张王飞就推荐了张恨水小说《秦淮世家》和毕飞宇小说《平原》进行改编。“江苏从来都不缺少优秀的文学作品。”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王尧建议将老一辈作家已经改编的作品再度二次改编,比如苏州作家陆文夫的经典小说《美食家》,还有已经成为影史经典的《柳堡的故事》。“这些作品再次被改编应该依然会受到大众欢迎。”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王彬彬推荐了高晓声的《青天在上》、“陈奂生”等系列,他还表示,只要文本具有影视元素,比如情节紧张、悬念迭出、环环相扣、故事性很强等,都可以改编为剧本,“哪怕是短篇小说、散文甚至报告文学,只要里面有一个特别出彩的点,就可以加工改编充足,变成一部别有新意的作品。”
关注
科幻、儿童等题材不要忽视
除了我们熟知的大作家大作品,江苏青年一代的文学作品同样值得关注。
会上,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汪兴国就介绍了江苏近年来的“努力”:江苏出台了“十三五”文学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百名优秀青年作家名单”“百名优秀网络作家名单”和“百名批评家名单”,形成了“文学苏军”领军人物、“文学苏军”新方阵、文学新秀、专业作家、特聘作家、签约作家、导师制学员、“雨花写作营”学员等多层级作家人才梯队,为江苏文学高质量发展积蓄了丰沛力量,也为戏剧和影视化改编之路积累了丰厚的资源库。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就表达了对青年作家作品改编的期待。“近年来科幻电影备受关注,扬州作家吴楚曾多次拿下国内科幻大奖,他的《记忆偏离》就适合改编。该书曾获2020华语科幻‘引力奖',入围2020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奖。”
优秀的儿童文学IP,江苏同样不缺。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的作品多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重要奖项。她的《野蜂飞舞》在会上被推荐,而她本人在这次交流中则推荐影视公司多关注抗疫题材,也建议青年作家们多关注书写身边的故事。
另一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祁智的最新作品《二宝驾到》即将出版。这部走访了400多个二孩家庭之后才郑重捧出的作品,充满生活气息,也成为了不少人心中适合改编为影视剧的优秀作品。
苏州作家、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叶弥则将目光投向了太湖。“我在太湖边住了14年,太湖有很多故事。如果能把‘太湖故事'用二十集左右的电视剧来呈现,表现富裕地区走向更加文明的生动历程,应该是理解我们时代的一个别致的视角。”
转化
打破影视改编上下游的壁垒
从文学作品从小说到影视、戏剧,中间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段路,该如何走?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常委、人文学院院长沈义贞建议建立专门的平台,梳理整个江苏的文学、文化、历史资源,“邀请专家学者、作家、制片方共同梳理,形成IP张榜公布,让它常态化、制度化。”
文章来源:《文学少年》 网址: http://www.wxsnzz.cn/zonghexinwen/2021/0226/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