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秦汉文学之二:秦汉散文2
3.晁错
晁错(公元前200 ——前154年),颍川(今河南禹县)人。西汉前期著名的政治家。汉文帝时任太子家令,称为智囊。汉景帝时任御史大夫。他主张发展农业生产,抗击匈奴的入侵,削夺诸侯王国的部分封地,因而遭到诸侯的反对。吴王刘濞联合六国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借口,发动了七国之乱。为了平定诸侯的叛乱,汉景帝杀晁错以退兵。著有《论贵粟疏》、《守边劝农疏》、《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等,其中最著名的是《论贵粟疏》。
《论贵粟疏》是晁错针对当时土地兼并严重,广大农民破产逃亡的社会现象,写给汉文帝的一封奏疏。其内容是建议汉文帝重视粮食生产,提出了重农贵粟、重农抑商的主张和办法。文章说:"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以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富可捐,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这些对于加强中央集权,打击诸侯割据势力,积蓄力量反击匈奴入侵是十分必要的。汉文帝接受了他的意见,实施了这个办法,从而促进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
晁错的文章逻辑严密,立论精辟,语言简练朴实,较之贾谊则略乏文采。鲁迅曾评价贾谊、晁错的散文:"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4.桓宽、刘向
桓宽(生卒年不详),西汉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字次公。博学多才,善写文章。汉宣帝时任为郎,官庐江太守丞。其代表作是《盐铁论》,共60篇。
《盐铁论》记述的是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盐铁会议上御使大夫桑弘羊和贤良文学所进行的一场有关盐铁问题的辩论。辩论的起因是当时有些人不满意汉武帝以来所实行的盐铁官营以及平准均输等各项重大经济政策。参加会议的有丞相田千秋和他的下属丞相史、御史大夫桑弘羊和他的下属,还有代表一般商人和地主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即所谓的"贤良"和"文学",共60余人。会议辩论很激烈,涉及的政治范围很广。辩论的结果以贤良文学们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各项基本政策基本上都没发生大的变化。桓宽对辩论的旧有纪录进行了再创作。他的立场是站在贤良文学一边的。全书以对话的形式,彼此诘难,相互辩驳,展开争论,再现了每个不同立场的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特别是刻画出了桑弘羊的政治才干和他义正辞严的论辩雄风。
如《利议》中写道:"大夫曰:作世明主,忧劳万人,思念北边之未安,故使使者举贤良文学高第,详延有道之士,将欲观殊议奇策,虚心倾耳以听,庶几云得。诸生无能出奇计,远图匈奴安边境之策,抱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谊,时世之变,议论无所依,如膝痒而搔背,辩讼公门之下,汹汹不可胜听,如品即口以成事,此岂明主所欲闻哉。"桑弘羊的政治眼光和锋利的论辩语言,都表现得异常突出。
《盐铁论》是西汉中期以后最优秀的政论散文集,它针砭时弊,颇中要害,文笔简练,言辞犀利,浑朴质实,在西汉散文中独具一格。
刘向(公元前79——前8年),字子政,沛(今属江苏)人。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著名学者刘歆之父。20岁任谏议大夫。汉宣帝时,任散骑谏大夫给事中。汉元帝时,任散骑宗正给事中。他是皇帝的宗室,非常关心当时外戚与王室的斗争。他写过许多章表书疏,内容多是称引灾异警告皇帝要提防外戚王氏篡权,客观上反映了西汉末年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冲突。他因弹劾外戚宦官专权误国而两次入狱,免官多年。汉成帝时,升迁光禄大夫,官终中垒校尉。他平生著述甚多,其文章舒缓平易,说理畅达。
刘向编著了《新序》、《说苑》、《古列女传》等历史故事集,辑先秦及汉代史事,用以总结历史教训,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维护刘氏的正统,排斥外戚势力。但其中也有不少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和民间传说,《新序》中的《叶公好龙》最脍炙人口,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宫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非龙者也。"此文生动地刻画了喜尚空谈、不务实际的封建地主阶级士大夫的虚伪面貌。另如孙叔敖、丑女无盐等故事都耐人寻味,是魏晋小说的先声。
文章来源:《文学少年》 网址: http://www.wxsnzz.cn/zonghexinwen/2021/0210/929.html
上一篇:青溪中学宋钱蕾:文学少年的文学绮梦
下一篇:「校园文学」黄奕翔:他来自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