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现当代颇负盛名的作家,莫言肯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位,作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以锋锐的笔触与独特的叙事模式为自己开疆扩土,赢得了大众与国际的认可。
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莫言的才华就已颇受肯定,骤然获奖更是将他的地位推崇到了极其煊赫的地位,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诺贝尔奖上的缺失,也使得中国文学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
然而纵观莫言得奖后的八年,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令人诧异的现实,得奖后不久,众人争相传看莫言著作,各家书店都卖到脱销,一时间洛阳纸贵,这股风潮弥漫到今日仍然未消失。
可是比之文学界的风靡,语文教材对于莫言似乎从来敬而远之。获奖八年以来,莫言的作品仍然未有一篇被收录进语文教材,这样一位颇具影响力与文思的作家,为什么会得到如此冷落的待遇呢?今天就将一一道来。
一、“审丑”视角下的乡村生活
原名管谟业的莫言于1955年出生于山东高密平安庄,农村的生活在他的生命中占据极为重要的部分,从小热衷于阅读的他,总是在农活的闲暇时分沉浸于书本的世界。莫言年少时经历了饥荒时期,而成人后的参军生涯也为他带来了别样的军旅体验,桩桩件件都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可贵的素材,因此他的小说总是以自己的故乡高密作为创作背景,以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笔触描绘村里的人、事、物。
农村在人们的心中往往作为“乡土中国”的代表,代表着人们内心深处对于淳朴、自然、野趣、人情味的向往,是人们心中的一番净土,然而莫言笔下的农村丝毫没有“乡土中国”的祥和安宁,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以“审丑”的视角对于农村丑陋、阴暗、触目惊心的一面进行鞭辟入里的刻画与描绘,而小小的农村同样也是社会的缩影。
这种以讽刺、批判的笔法揭露现实的手法无疑是极具思想性的,容易以剑走偏锋的方式博得众人的瞩目,然而对于思想观念尚未成形的孩子们而言,只会让他们过早接触到现实的丑恶,一切对于丑恶的认知都应当建立在对于美的认识之上,还不知美便已识丑,很容易使得青少年的思想走向极端,这样的影响显然是极为不利的。因此,莫言作品的思想异于课本价值导向就是无法入选的重要原因之一,盲目选入只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语言灰暗粗俗,充斥暴力血腥情节
除却“审丑”情节消极的价值导向以外,莫言极其鲜明的个人写作风格同样是导致作品无法入选的原因之一。粗粗一览莫言的作品,大多数人都会产生不适的观感,文章字里行间满溢着粗俗的字眼,甚至包含着一些暴力血腥的情节。
虽然这些写作手法都是为了辅助作品主题更好地呈现,以期吸引读者的关注与深思,然而过度的使用不仅弱化了原本的批判意义,更使得部分成年人也难以接受这样的阅读体验,更遑论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有人甚至对于莫言此种特色进行口诛笔伐,认为这样低俗化语言的滥用实在是赘余,只起到噱头的作用,而对于作品本身的思想性毫无助益。
鲁迅
莫言与鲁迅其实是有相似之处的,他们都不吝于以冷酷尖刻的笔法直指社会阴暗面,进行批判,可是鲁迅的著作入选教材的并不在少数,其原因仍在于二人细微处的不同,鲁迅的批判带有一种冷静中的热血,是以理性的视域进行人情味的批判,带有一种对于光明的向往、对于温情的呵护、对于未来的昂扬。
莫言则不然,他是将血淋淋的现实彻底剖开,甚至对浓郁的黑暗犹嫌不足,以阴暗、低俗、污秽的字眼加以强调,甚至某些作品从书名开始就引起青少年的猎奇心理,这样的风格特色显然不适宜作为孩子们的阅读书目。
三、题材选取与学生生活阅历不符
莫言的作品在题材的选取之上,与学生阅历同样存在不对等之处,在他的11部长篇小说中,题材的侧重各有不同,唯一的相同之处在于题材都较为生涩久远,富有时代气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阅历而言很难支撑他们做出正确的理解。
譬如在他的代表作《丰乳肥臀》之中,描绘了一个旧社会家庭,有着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通病,母亲上官鲁氏生了九个孩子,只得了一个儿子,取名为上官金童,宠得如珠如玉,18岁仍要吃奶。莫言以这种混乱失序、耸人听闻的状态来批判男权社会思想下所养育的“巨婴”。
文章来源:《文学少年》 网址: http://www.wxsnzz.cn/zonghexinwen/2020/1109/852.html
上一篇:识字教学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下一篇:17岁女生获顶尖科学家大会颁奖,别人家的孩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