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李晓伟
反刍过去,往往能平复现世的苦闷以致痛苦,尤其是曾经拥有过辉煌荣华及浓烈情愫的人,更能藉咀嚼过去而追索逸去的温馨,从而使现在也注满了虚假的幸福。这种幸福给他以活下去吧勇气,甚至连以往的及现在的痛苦也化作一股动力,时时鞭策他回到过去。
曹雪芹正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反刍家,他反刍的结果是流诞出了一部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也最复杂的作品一一一《红楼梦》。
曹雪芹,名霑,出身于贵族之家,少年时代曾经享受过一段富贵荣华的生活。雍正年间,曹家被抄,彻底败落,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穷困潦倒,衣食无着。他回顾自己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对社会有了深切的体验和清醒的认识,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八十回的《石头记》。但由于贫困交加,他不到50岁就去世了。
在整个康熙时代,曹家大富大贵。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当过康熙皇帝的保姆,其曾祖、祖父、父亲世袭江宁织造。祖父曹寅继任这个肥差后,曹家达到了鼎盛。
康熙皇帝南巡时,曹家曾主持过五次接驾大典,皇帝给予曹家的信任不可言喻。曹家的奢靡也不必饶舌,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也说过其祖上接驾时,花钱如淌水似地流。
也许曹家卷入了康熙晚年诸子的争储,也许曹家亏空欠账太多,总之,康熙帝的四子胤禛做了雍正皇帝之后,便颇不待见曹家,终于在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曹家被抄没,仅在京师北京西部蒙恩:“少留房屋”。曹家被抄时,曹雪芹先生正值少年,这也同样是曹雪芹一生的转折点,他同曹家一样落魄,晚年更是穷困潦倒,在北京西山“举家食粥酒常赊”,以卖画来换酒喝。
同时,在山村里,他呕心沥血地追忆着曹家及他自己的过去,像他的朋友郭敏所说:“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垒时。”在众多的臆测中,尤其是“红学”成为显学后,对于《红楼梦》的研究更是愈加扑朔迷离了。
其实,我们更应该相信曹雪芹先生。尽管这显得浅薄了些,但可能更准确些。开卷第一回,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后,故将真事隐去(甄士隐出家而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
作者自云“假语村言”(贾雨村言)。作者又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校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之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
我们继续看曹雪芹怎么说。他一再强调《石头记》(即《红楼梦》)是他的人生实录。他说:“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除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传失其真传者。”
作者又借空空道人之口,再次重申:“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也许以上所引有小说家的技巧之嫌。不过,我们再去书中领悟一番,便不难发现这本百科全书式的小说,无亲身经历便不能如此博大,如此精细,如此传神。
文章来源:《文学少年》 网址: http://www.wxsnzz.cn/zonghexinwen/2020/0929/684.html
上一篇:梁高燕|我与“首届吕梁文学季”有一个约会
下一篇:人生有一种悲催,叫做少年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