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来东营了。8月10日—11日,莫言从家乡潍坊高密专程驱车而来,走进东营历史博物馆、孙子文化园、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胜利油田科技馆等标志性景点,细细了解东营的湿地文化、孙子文化、石油文化。
这是莫言时隔30多年后第二次来到东营,也是他首次走进黄河入海口。站在黄河岸边,他为东营写下“行走黄河,心怀天下”的寄语,感慨“黄河入海处,必有大文章”。
时隔30多年再来东营:
循着黄河历史文化而来
8月10日下午,莫言一行从潍坊高密驱车来到东营,此行是为深入了解东营的人文环境、历史文化,为下步写作计划积累素材。
众所周知,高密是莫言的老家。这个在地图上距离东营210多公里的县级市,是莫言成名作《红高粱》中“高密东北乡”的背景地,如今也因为莫言和他的作品声名鹊起。最近几个月,莫言一直生活在高密,新书《晚熟的人》7月31日刚刚出版面世,他正好借这次东营之行“出来走走看看”——他简单透露,上一次来东营还是1988年,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区,当时东营刚刚建市几年。时隔30多年,这里的城市面貌早已焕然一新。
8月11日上午,莫言走进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
在广饶县,莫言在孙子文化园、东营历史博物馆、孙武祠停留了一个下午。他仔细观看保存在东营历史博物馆有关孙武身份的墓志碑铭拓片,现场观看齐笔制作过程。在位于东城的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他询问黄河流路变迁情况、吕剧团发展现状,并用手机拍了很多资料照片。
◎相关链接
东营的城市文化名片
黄河在这里入海,兵圣孙子在这里诞生,革命圣火在这里点燃,胜利油田在这里崛起,黄蓝战略在这里交汇叠加……
以黄河文化、石油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移民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成就了绚烂多姿的大美东营。它们不仅是这座城市的血脉、生命和灵魂,更为东营“全力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这一目标定位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
在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莫言在黄河三角洲鸟类博物馆详细了解湿地文化。
首次观揽河海交汇:
“这里会成为世界级旅游景点”
8月11日上午,莫言第一次走进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正值八月,黄河口芳草茵茵,满目的芦苇远远望去碧波荡漾,一派天高水阔的湿地景象。
或许,对于作家来说,故乡情结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站在观景台上,莫言指着远处的芦苇说:“高密老百姓都叫它们‘苇子’。”莫言对黄河口湿地的鸟类表现出浓厚兴趣:“高密老家没有这么多野生鸟类。”“东方白鹳的鸟巢为啥在电线杆上?”“观鸟的最佳季节在几月份?”……听到黄河口生态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黄河口有368种鸟类,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他说:“在这里呆两年,就能认识很多珍稀鸟类了。”
临近正午,莫言体验了黄河口去年新引入的直升机观揽河海交汇项目,当他从空中俯瞰壮美的红地毯、潮汐树、月湖、大雁放飞区、湿地修复区时,直升机机长庞云龙留意到,原本戴着墨镜的莫言不自觉地摘了下来。
返程时,莫言站在“黄河入海口”地标石拍照留念,他得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目前是国家5A级景区,并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被明确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莫言说:“格局很大,这里会成为世界级旅游景点。”“黄河入海处,必有大文章。”
◎相关链接
湿地之城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正在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保护万里黄河最后一站的生态之美。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逐渐改善趋好,以东方白鹳、黑嘴鸥等为指示性物种的鸟类种类、数量均大幅度增加,目前,保护区内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368种;植物种类由1995年的393种增加到现在的685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193种,是中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之一;昆虫调查鉴定512种,其中99种为山东省新记录。东方白鹳更是在今年六月首次在东营“安家产子”,由“候鸟”变“留鸟”,东营生态之美让“挑剔”的鸟儿与人类和谐共生。2020年1月,保护区被授予“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荣誉称号。
文章来源:《文学少年》 网址: http://www.wxsnzz.cn/zonghexinwen/2020/0817/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