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县文涛坊古兵器博物馆
山西省博物馆协会
文博山西
平遥文涛坊古兵器博物馆视频
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鲜衣怒马、仗剑天涯的武侠梦,只可惜那样的豪侠只存在于梦中,但冷兵器的利刃寒光还能连通史今,为我们开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想象。
本期“晋地宝藏”,我们将带你走进平遥县文涛坊古兵器博物馆,在这里,汇聚了中国古代从原始社会到青铜时代、宋元明清乃至抗战时期的兵器文化,并充分挖掘平遥古城防御军事文化,填补了全省乃至全国古兵器收藏、制作、加工、修复以及文化研究、展览的空白,丰富了平遥古城的文化内涵,成为平遥旅游的一大亮点。
古兵器博物馆就坐落在平遥古城西大街上,古老的院墙,历史悠久的四合院落,渗透着一丝丝历史的味道,当你推开那扇沧桑的木门时,犹如打开了连接历史的轨道,古兵器展示出的人类生存、文明、科技、战争的侧影,以及古人和今人的“手上功夫”,也仿佛随着时间定格。
从古兵器展示到刀剑铸造 以匠人之心打造博物馆
平遥县文涛坊古兵器博物馆创办于2010年9月,是山西古兵器收藏家、锻造技艺第六代传人,也是山西非遗传承人刘文涛一手创办的。作为山西非国有博物馆中的一员,该馆是中国首家专业性古兵器博物馆,也是山西省国防教育基地,还被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命名为“中国古兵器艺术博物馆”。如今,古兵器博物馆已经公益开放了10年之久。
提到平遥,有人首先会想到票号,其实它在金属冶炼、铸造历史上也留下了炫彩的一笔。平遥的冶铁业,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以来,冶铁业一直快速发展,兵部和工部还授予很多匠人“执照”,专门给官府做兵器或者做民用铁制品。据刘文涛介绍,明朝时平遥当地最有名的制铁匠人是张氏家族,到了清朝时期,刘文涛的先祖投拜张氏门下,从此踏入传统铁业的领域。
看着祖辈们锻造铁器,刘文涛莫名就喜欢上舞刀弄剑。平遥古城是著名的晋商发源地之一,孕育了兴盛一时的镖局,很多镖局旧址至今仍陈列着昔日用过的刀枪剑戟。“小时候,我家附近住着3位拳师,我特别喜欢拳师家里挂着的大刀、宝剑,跟舅舅学打铁的时候总想着自己多会儿也能铸一把宝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刘文涛注定和古兵器有缘,从19岁工作后,就开始收藏古兵器。历经30载,刘文涛收藏的兵器已多达几千余件,他创办博物馆,以“遵循古制,精进研发复古刀剑;珍藏修复,完美再现古兵风采;集思谋新,丰富创造个性刀剑”为宗旨,一方面展现古兵器文化,一方面也希望家传的手艺能有所建树。
早在2001年,刘文涛就破译了中国古刀剑传统锻造工艺失传已久的秘密——“花纹钢技术”,取得了现代刀剑研究的一大突破,在古兵器收藏界闯出有了名头。之后,“复活”古兵器,成了刘文涛的一大嗜好。记者在古兵器博物馆里,看到颇具盛名的“花鎏金唐刀”“永乐大剑”“乾隆御用大阅佩刀”“乾隆神武剑”等“名刀”,这些都是刘文涛潜心30年,利用传统技法,经十余道工序手工研磨而成,濒临失传的古刀剑铸造术,在他手里正发扬光大。2011年6月,文涛坊宝剑制作技艺得到专家认可,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以匠人之心打造博物馆,是刘文涛的初心。博物馆建起开放后,刘文涛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他的天地也越来越大,2018年10月26日,古兵器博物馆承办了以“合作·互助·共赢”为主题的第二届非国有博物馆馆长国际论坛,70名来自国内外非国有博物馆馆长及相关人士共济一堂,探讨我国及国际非国有博物馆的创新发展思路和方法路径,以及国际化的经营理念和经验。
六大展馆五个作坊 全方位再现了古兵器制作流程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这个古兵器博物馆,是带你认知古今、认知兵器的最好载体,六大展馆和五个作坊,集兵器展览、文化研究于一体,动静结合、视听互补,传递着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强劲讯息。
古兵器是冰冷的,但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却是火热的。我国冷兵器的使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展馆内以历史时代为分期,系统展示了原始社会、石器时期、青铜时期、汉唐时期、宋元、明清乃至抗战时期的兵器文化。更为难得的是,该博物馆立足平遥,既呈现了平遥冶铁的历史,也生动反映了西周尹吉甫初筑平遥城墙、北宋抵抗金将粘罕进攻、明嘉靖年间凭借瓮城挫败北番兵劫等历史战争事件,让游客在了解古兵器的同时,也更加认知平遥。
文章来源:《文学少年》 网址: http://www.wxsnzz.cn/zonghexinwen/2020/0722/439.html